想读酷儿文学,有哪些推荐?
爱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因为爱是和美一样,能被所有人理解和欣赏;爱不分时间,不分空间,因为它无穷无尽、无形无相,却能穿越所有壁垒。但若想读懂爱,却并不简单。
一个人就像一本书,一个人又像一座图书馆,我们想要去了解,想要去爱的时候,应该先静下心,好好地捧读。
4月23日,又一年世界读书日,我们可以“赌书消得泼茶香”羡煞旁人,也可以在没有找到爱人时,静静充实自我,等待与那人不期而遇。
这是北京同志中心给你的一封书单。
NO1. 《追忆似水年华》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作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连一部长篇小说都不愿花心思读下去的,就别用“我永远爱你”做承诺宣言,因为爱一个人要用尽一生,读书却只需要些许时间。《追忆似水年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这部文学巨著因对心灵追索的生动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书中对于爱情,独树一帜,对性嫉妒的描写更是出彩。个人非常推荐第一卷的《斯万之恋》部分,这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非全书的重点。这种回忆表现的东西是"自我",是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这种表现大量采用了"自由联想"方式,一物诱发一物,一环引出一环,形成作品意识联想自由流畅的态势,这也是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并宣告了"意识流小说"文学流派的形成。
NO2. 《假面自白》仮面の告白
作者:[日]三岛由纪夫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三岛由纪夫1949年发表长篇小说《假面自白》,确立作家地位,这也是他的成名之作。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假面,这本《假面自白》被称为出柜之作。如果有人喜欢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我想,这本与之相爱相杀的作品,也会是唤醒沉睡的灵魂的佳作。我爱这个人,和TA的性别无关。
NO3. 萨拉·沃特斯维多利亚三部曲:
《轻舔丝绒》Tipping the Velvet
《灵契》Affinity
《指匠》Fingersmith
作者:[英]萨拉·沃特斯
出版社:世纪文景
很多人看过由这几部作品改编的电影,但不一定读过原著。三本小说均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伦敦为背景,女同性恋为题材,每一本都精彩异常。
《轻舔丝绒》是掀起一切故事波澜的开篇,因为一场毫无预料的背叛,演员南希从此堕落沉沦,把自己放逐在伦敦阴暗的街角。在这部关于情欲也关于自由、关于成长也关于蜕变的小说中,萨拉·沃特斯检阅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剧院文化、男装丽人风潮、女权运动的雏形、贵族的地下情色会所,再现彼时的伦敦百态。
《灵契》:“我只是为了寻到你而已,如同你在找我一样。你在找我,你自己的另一半。如果你我分离,我们会死的。” 书中的字字句句分外勾人,让人渴望着一窥究竟。这是萨拉·沃特斯维多利亚三部曲第二部,书名也译《半身》。一个身陷囹圄的灵媒,一位渴望自由的富家小姐,一群被时代困住的女人。富家小姐玛格丽特见到女囚塞利娜·道斯,她唤起了她对于被囚的痛感,对自由的渴望,对未知生活的向往。她无法控制地频繁前往监狱,对塞利娜关照有加,从同情到认同,从共鸣到爱意,玛格丽特对塞利娜的感情一发不可收拾。
《指匠》作品曾被BBC改编为英剧《指匠情挑》,台湾译名《荆棘之城》,带有哥特式的神秘感和压抑,但绝对不是哥特派。从感情的跌宕到骗局的揭露,直至最终人性的揭露,《指匠》虽在题材上属于女同小说,但它最新颖独到之处并不是延袭女权主义对男权父权的批判,而是赞颂女性坚强自立的美好品格。书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类爱欲中的反自恋主义心态,与此同时,让读者充分领略了最具自立精神的爱的魔力。莫德终于对苏说出“我爱你”,这是生命中难以言说的美丽时刻。它暗合了人类色情审美中一个惯常悖论:人性既能因情欲的满足而振奋,也能因情欲的退场而丰富。美妙的性具有回味感,正如这部迷人的书一般。
NO4.《霸王别姬》
作者: 李碧华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提起这部书,很多人都会怀念起张国荣。我们都曾被程蝶衣深深触动,那一句“从一而终”,不知惹过多少人泪流。张国荣演绎了他,诠释了他,但创造了程蝶衣的,是本书的作者——李碧华。
李碧华原名李白,是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高意广,行踪神秘,从不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坚持不公开照片、身世、年龄,容貌不详。她书中的人物独具一格,故事别出心裁、瑰奇诡异、雅俗共赏,为她赢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
情感无处可宣泄,推荐你读一读《霸王别姬》,让泪水尽情挥洒吧……
NO5.《卡罗尔》The Price of Salt
作者: [美]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自《卡罗尔》电影上映,这部作品便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卡罗尔》这本写于1952年的美国小说,当下仍旧大放异彩、温暖人心。这是一部非常符合当下中国女同爱恋现状的作品,有一部分人正在挣脱着自我,真正地学会独立和如何去爱,面对内心的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并不畏惧社会阶级和舆论环境,即便有了孩子后离异,也拥有探望和关爱的权利。这本书宣告着平等的人权,这种人权就是爱的权力——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的另一半。
NO6.《同心难改》I Can't Think Straight
作者: [英]谢米姆·萨尔弗Shamim Sarif
出版社: Enlightenment Productions
这本书推荐英文版,2008年被拍成了电影,很唯美。有意思的是,这部书的作者也同时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而且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这部书的重点冲突除了同性爱恋,还包括宗教、民族、家族等等。但让我们通过作品而能够理解的是,人最应当理解的人是自己,最值得接纳的人也是自己,最应该爱的还是自己。诚实地爱自己,才是最幸福的。Tala和Leyla如此,我们亦如此。
NO7. 《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作者: [美] 安妮·普鲁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安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而这部《断背山》仅仅是安妮·普鲁短篇小说精华11篇中的一篇。她的文风之彪悍,就像强行吹过落基山脉的风。所有故事均以怀俄明州为背景,讲述了在蛮荒严酷、狂暴无常的自然环境中,农场人生活的艰辛、凶险、孤寂与奋争,这也铸就了西部牛仔的精神。那种刚烈的骨血,再化作笔下的柔情,笔锋回转相当微妙。本书曾于2006年以《近距离:怀俄明故事》为名出版。
杰克说:我就是戒不掉你。
NO8. 孤寂深渊The Well of Loneliness
作者: [英]拉德克利夫·霍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孤寂深渊》台湾翻译为《寂寞之井》,系英语文学中第一部专写女同性恋的名篇,被奉为“女同性恋者的圣经”。作者本人以诗人、作家身份著称,文笔细腻优雅,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对当今社会学、心理学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霍尔一生共出版诗集五部,小说八部,并以长篇小说《孤寂深渊》最受关注。1928年出版后即在英美两国被禁,伦敦法庭就判定小说内容“淫秽”,予以立即销毁。作者拉德克利夫·霍尔在庭外大声呼喊:“抗议!我强烈抗议!”也没有改变法官的判定,直至1949年才在英国重新出版。直到2011年上海译文出版。这部激情不凡的小说在向世人证明,同性恋爱不是肮脏和丑陋的,是成见和固执为它划定了牢笼。小说里描述了斯蒂芬的前半生,就展示了这种不屈的抗争。
斯蒂芬对着怀中的安吉拉说:“如果我们的爱情是罪过,那么天堂必定是充满了这种像我们一样温柔而且忘我的罪孽。”
NO9. 心是孤独的猎手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作者: [美] 卡森·麦卡勒斯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心是孤独的猎手》作者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居“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第17位,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
欲罢不能的孤独总是刻骨,读这本书仿佛在凝望梵高的画,那种炙热的灼烧感,让我们沉醉在深深的孤独里,醒不来也不愿清醒。麦卡勒斯以她独特的手法描写美国南方小镇,写八月漫长沉闷的下午,写午夜的咖啡馆里喝着冰啤酒徘徊于孤独的人们,写黑人对自由的隐忍与矛盾的苦痛,写那些期望改革的人,疯狂绝望却又依然坚定地向前走的决心……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至的故事,在灰暗的天空底下,那个温和的聋哑人用他的孤独预示了美国狂乱年代的变更。没有人能摆脱掉孤独的影子,至死方休。
NO10. 《奥兰多》Orlando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奥兰多》是一部带有浪漫色彩和自传色彩的小说,采用传统的叙述方式,一反以往作者对小说形式进行的种种实验。主人公奥兰多的原型,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维塔·萨克维尔-威斯特。维塔本人是诗人,美丽、优雅、风流、大胆、世故,此前曾因继承权一案卷入官司败诉。如此一个原型,给了作家无限的遐想空间。于是一个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性别的人物诞生了!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众多作品中,《奥兰多》应该算是一部阅读起来较为轻松,情节较为饱满的小说。即使伍尔夫自己戏称这部作品只不过是一个“玩笑”,因对同性恋女友维塔的思念而著,但在此书问世后的几十年间,有关于此书的争议和探讨却从未停息。它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动人的情书。”
NO11.《中性》Middle Sex
作者: [美]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曾希望自己是两性人,因为小时候听母亲说,她有一位乡下同学,嫁了人然后离了婚,之后娶了媳妇还生了孩子。儿时的我觉得很神奇,从没觉得这是生理疾病或者少数人的状况,然后心里也萌发这样的念头:嗯,我长大要娶个媳妇!读了这本书,那些幼稚天真的想法又浮上心头,我好像随着主人公斯蒂芬尼德一同改变,真正体验了一次这样的生活。不坎坷无以成故事,不冲突无以塑造人物。
为什么这本书不叫“两性人”而叫“中性”?这本书说的不是浅显的生理表征,而是内心的存在与选择——自我认同。性别认同在青春期时显得极为迫切,社会认同也是人成长中不可逾越的存在。主人公斯蒂芬尼德以女孩的身份出生、生活,直至14岁青春期,她认识到自己是两性人,她决定变成他,一切故事就开始了。书中写道:“我从女孩变成男孩的这种转变,远远没有一个人从幼年进入成年的那段行程那么引人注目。” 而在当下,我们一生的成就,所有金钱、名誉、地位,都不及勇敢、认真且用心的爱过来得重要。
文学有一双温柔的手掌,能抚慰受伤的心;文学有一双闪光的翅膀,能够照亮旅人的路。希望这些温柔的文字,能让更多的同志爱自己,接纳孤独,理解爱的真谛,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
如果这些书没有你的故事精彩,没有你的心事波澜,没有你的情话暖人心扉,那就不要隐藏了,在留言区里和大家分享吧!
您的赞赏
将为LGBT社群带来更有价值的下一篇文章
长按二维码识别喔
撰稿:柚柚
编辑:囤囤
【文章精选】
【活动推荐】